感觉统合获循证医学证实
美国自闭症发展中心NPDC2020年发布了循证医学支持把五项干预方案列入,其中包含了争论已久的感觉统合。
1.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
感觉统合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感觉统合,甚至很多家长都还停留在感统训练就是走走平衡木、跳多少次蹦床、滑多少次斜坡、拍多少次球等等。的确这种训练除了可以勉强提升孩子的一些粗大动作及技巧外,似乎很难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其他能力,长此以往不被诟病才怪。那真正的感觉统合是什么呢?
2.真正的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由美国职能治疗师Ayre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Ayres博士认为如果一个人缺少整合感觉信息和运动控制的能力,不管他受到多少教导,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如编织、剪裁等职能任务。感觉统合是人类的各种外界刺激感受,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系统神经网络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反应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介入要做到以下几点,才算真正感觉统合训练
1.感统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避免危险、确保孩子安全
2.训练过程中同一个活动项目中必须至少提供2种及2种以上的感觉刺激
3.儿童在活动中能够通过老师提供的活动维持稳定的状态,包括:警醒度及参与度
4.活动中需要对姿势、视觉、口面部和/或双侧运动控制有一定的挑战
5.活动需要对儿童运用能力和行为组织能力有一定促进/挑战作用,如:活动构想、计划新的活动、任务管理等
6.老师不能完全作为活动的主导者,活动内容和顺序需要治疗师和孩子合作选择
(对于自闭症儿童,这一点在实际训练中比较困难)
7.给予“最适挑战“难度水平,需要适当调整活动来增加挑战
8.老师要促进最适挑战的成功,确保适应性反应出现
9.老师要积极调动孩子的内驱力,使孩子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包括:环境氛围轻松愉快,游戏情景足够吸引人,治疗师情绪饱满热情
10.老师和儿童之间建立融洽的“联盟关系“,为完成活动/目标一起努力参与。
3.判断方法
那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做感觉统合训练以及能否在感觉统合中获益呢?
当然是做评估!
如果老师怀疑儿童可能有感觉加工问题或者感觉统合障碍,老师要使用感觉统合的一些评估方法(包括观察、家长访谈、标准测验和结构化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孩子是否有感觉使用障碍及其影响功能表现的具体方式。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儿童有感觉统合的问题,老师会建议使用感觉统合的方法进行干预。